做新时代养老服务的教育先锋
——护理江南app老年社区护理教研室典型案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言。人人都有长辈,人人都会变老,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愈加严峻,但我国养老行业人才紧缺却很现实,如何为国家培养更多愿意投身养老事业的专门人才,是老年社区护理教研室团队的初心和使命。该教研室作为全国敬老文明号集体、重庆市青年文明号集体,全体教师在教研室党支部的带领下,以建好“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重点,以培养符合新时代养老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为核心,潜心教学,专心科研、勇于实践,服务社会,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用实际行动塑造新时代“四有好老师”队伍,得到广泛认可。
以社会之所需,建专业之初心
三年前筹办“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初期,教研室团队就积极深入社区基层、养老机构进行走访调研,了解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了解养老企业对员工的使用标准,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专业课程内容等形成有力支撑。2019年9月,新专业如期招生。第一届学生进校之初,同学们不了解养老行业及专业发展,专业认同感低,学习劲头差,学生普遍觉得“这个专业有什么意思,毕业以后就干伺候老人的事儿,我在家还是爸妈伺候我呢”。面对同学们漂浮的心态,专业带头人周裕婧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周老师自己刚结婚不久,还没有孩子,她却把首届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35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她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与学生积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及其家长的想法,经常与情绪低落的学生谈心交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这个专业,坚定专业信心。为更好的帮助学生转变思想,提高职业认同感、强化使命感,周老师带领教研室团队定期研究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为学生讲解产业、行业最新动态及发展方向,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早期融合在专业教育里,寒暑假放弃休息,和同事带领学生前往重庆的各养老机构见习,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了解老服专业的广阔前景,体验养老服务行业的平凡与伟大之处。经过努力,同学们改变了过去对养老服务相关工作的抗拒和不理解,思想越来越稳定,大家在见习感悟中写着:“我现在感觉失智区的老人们都很亲切,可是他们什么都记不清,很多都不会做,我很难过,我要好好的关爱这些老人”;“这些婆婆爷爷都很乐观,每天都和我们分享很多人生哲理,我很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看着这些老人就好像看到自己的爷爷奶奶,特别的亲切,希望我的爷爷奶奶和更多的人的爷爷奶奶能幸福地度过老年,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到养老行业中”,看到这些话语,周老师和团队觉得再辛苦都值了。
都说教育是一场心灵之旅,在这场旅行中,教师就像那一缕和煦的阳光,照进学生的心里,照亮那些年少的迷茫;教育就像一场及时春雨,在绵绵的雨点中,滋润蓄势待发的理想,促发前行的青年。在新专业的建设中,老师们以高度责任感面对学生,默默的关怀、时时的互动、及时的指导,用心带领着老服的孩子们不断地发现专业的价值所在,感悟到自己的使命所在,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以追梦之所需,行教育之初心
“技能成就梦想”,在追梦的路上,指导老师是灯塔一样的存在。职业教育的特色就是理实一体,工学结合,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成为岗位上的技术能手。从大一开始,教研室就把技能比赛种在了同学们的心里,从初选到复选、从市赛到国赛,每一步都离不开指导老师的规划和引导。教研室近几年主要承担了养老服务技能、健康与社会照护两项学生技能比赛的培训指导工作,面对新赛项、新标准,教师们毫不畏惧、认真专研、精心剖析,在每次比赛集训期间,教研室主任周裕婧就像不知疲倦的陀螺长期旋转在训练室里,一个月里与学生吃住在一起,既要考虑学生的吃穿冷暖,也要随时了解学生的状态变化,那段时间,她每天回家都超过了晚上12点,每天仅能有5小时的睡眠。在艰难的备赛过程中,周老师带着团队既要修改流程、打磨细节,也要每天察言观色,及时掌握学生的状态,面对学生过于紧张的情绪,始终给与学生支持鼓励和关爱,在团队的努下中,功夫不负有心人,首届老服专业学生出征参赛,就包揽了重庆市赛两个项目的一等奖,并作为重庆市代表队唯一参赛身份参加全国比赛,分别获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的佳绩。2019级老服专业1班学生周丹同学是参赛选手,她在记者镜头前说到:“面对比赛训练,我也曾经崩溃过,也想过要退缩,但是老师一直在陪伴,让我明白不能退缩,要全力去追梦,真的感谢有这些好老师在带领我向前。”
老师的辛勤付出被学生所认可,经常被同学们尊称为“别人家的老师”,在比赛指导过程中,教师们都“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即鼓励学生们坚信自我、放手一搏,又心思疾苦、呵护备至。对年少的孩子们来说,教师就像一盏明灯,给懵懂以明智,给迷茫以希望,指引他们坚定选择,勇往直前,直至成就自我。
以职改之所需,守育人之初心
养老问题是民生大事,关乎千家万户。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照护服务需求持续上升,但养老人才供需倒挂现象依然明显。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启动1+X证书制定试点工作,重庆医药高等专科江南app作为全国第一批老年照护证书试点单位,将任务交由老年社区护理教研室承接。一接到新任务,教研室团队即刻投入到紧张的筹备中。对于所有老师而言,“1+X”证书是新事物,一切从零起步,没有模式借鉴,没有现成教材,面对困难,党员同志们带头参加首批师资培训,团队成员一起认真学习各级政策文件,仔细研究培训课程内容,全面解析考评方案。从师资组合、课程内容构建、物资准备到学生宣传动员、学生报名审核、考场布置、考评总结,一系列繁杂的工作任务如期推进。时间紧,任务重,李燕燕教师在上班途中骑电瓶车摔倒受伤,左腿膝盖髌骨骨折,但她仍坚持完成当天下午的授课任务,才去医院接受治疗。此后,大家总能看到李老师柱着拐杖穿梭在教学楼间,她说:“1+X是新东西,对学生的就业很重要,我的腿是小问题,耽误了学生就是大问题了。”李老师的行为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学习氛围愈加浓厚。
在教研室老师的努力下,第一批培训及考核任务全部顺利完成,400余名学生的证书获取率达90%。至此,教研室团队每年继续承接几百人次的1+X证书培养任务,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职业教育改革浪潮中。
以群众之所需,践服务之初心
志愿服务是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和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志愿精神是一种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的奉献精神。教研室团队教师于2017年开始,每年寒暑假带领学生志愿者团队前往重庆市贫困县—石柱县开展“暖冬行”服务农村老年人实践活动,现已连续开展活动五年。下乡时常遇雨季,几个小时的火车,几个小时的乡路,一山又一山,乡路泥泞,脚步沉重,但因承载着老师们与老人们的约定,大家从没有中断过这个行程。
“李大爷,您的血压比去年控制得好多了,继续保持,明年我们还要来检查哦”。五年的陪伴,老师们已经与乡亲们建立起深厚的情谊。每次一到集结地,都会发现老人们早已在排队翘首以待,测血压、量血糖、健康教育,陪他们唠家常,谈身体,对于独居的、空巢的老人来说,等待老师们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帮助,也有精神的慰藉,老人朴实真挚的话语,分别时久久不散的人群,让老师们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老年群体,教研室团队于2018年成功立项“重庆市社区居家老人健康服务技术推广中心”,并联合社区一起以科普、培训讲座、“三下乡”等形式深入街道、社区、养老机构等开展服务老年人活动,将专业优势回馈社会,向社区及社会宣传老年居家环境安全、老年辅助设施设备介绍、老年人营养与饮食照护、老年居家急救照护技术、老年人慢病管理、用药安全等。还定期深入到患有慢性病老者的家中进行个别针对性健康指导,并针对家中的可能导致老者安全问题的设施进行指导改进。目前,教研室党支部与沙坪坝区双碑社区、官房寺社区建立长期党员社区报到活动关系,共服务基层群众近2000人。教研室团队与重庆市养老服务协会深度合作,2021年5月承办了重庆市养老行业首届养老护理师资暨考评员培训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养老产业工作者作出积极贡献。
未来,老年社区护理教研室的全体成员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无怨无悔地耕耘在医学职业教育的沃土上,积极为国家养老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该案例入选江南app2021年度师德师风优秀典型案例)